找到相关内容126篇,用时2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年表(一)

    ,创“四声”之,被视为“永明体”诗风的代表人物,开唐代律诗先河。  范缜撰《神灭论》,提出“浮屠害政”,与萧子良等辩佛教之因果。  道士顾欢写《夷夏论》,认为佛教为“夷”,引起南朝士人佛道夷夏之争...撰成《颜氏家训》20篇,其《归心篇》赞释氏因果报应之。  书法家褚遂良生(—658或659)。  日本飞鸟寺(即法兴寺)建成。  新罗僧昙育入隋求法。597年(隋文帝开皇十七年)  检括天下私度僧尼...

    虚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740995.html
  • 阿赖耶识成立之依据及意义探微

    有势力所生之故。这四支因果,明显地是依据于异熟和非异热的因果而分的。《瑜伽师地论》中,则明确地将十二因缘分为三个部分:一为牵引因,包括了无明至爱的七支,因为这七支能引生当来生死的苦果,故为牵引因;二...无我与轮回之间总是难于正确把握。其实,轮回并非灵魂的转移,而是由业力的作用,以一业系向另一业系转化,无我也并非什么都不存在的虚无,而是强调世间的因果联系。业力的转移,就是一个现行熏染成种子、种子生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341105.html
  • 从来生、前世、今生谈佛法

       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    喻冀平    想知道前世、来生的奥秘吗?佛法的三世因果轮回及禅定智慧的修持,可以帮助您参透前世及来生!    摘要    生命的真相,究竟如何?生从哪里...三世两重因果。    「十二因缘」若照「流转门」:「十二因缘」的每一支,皆有因缘果,因生故果生。所谓「无明」缘「行」,「行」缘「识」,「识」缘「名色」,「名色」缘「六入」,「六入」缘「触」,「触」缘「受...

    喻冀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1941739.html
  • 禅宗六变——第一章达摩禅──禅宗一变

    神灭而斥佛教三世因果。于是种种辩护三世因果的神不灭也因时而生。神灭之争延时弥久,自汉牟融[?-79]起,竺僧敷、慧远、颜延之[384- 456]、宗炳[375- 443]直至齐竞陵王萧子良[460-...乞食。]居然变成见梁武帝,梁武帝造寺写经“并无功德”,圣谛第一义是“廓然无圣”的故事;然后因“帝不领悟”机缘不契,一苇度江,飘然而去,何等的洒脱!  当年被道宣评为“诵语难穷”、理性难通”的“大乘壁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343994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2)

    外缘起,即如以泥土、轮绳、陶工等而成瓶。可知缘起法,是通于有情无情的。依‘智论’:不但内外的有为法是缘起的,因待有为而施设无为,无为也是缘起的。这样,凡是存在的因果、事理,...发展的必然阶段。从前,大众学者特别重视这点, 因此缘起是不变(无为)的因果轨律。佛“得法住智”;经“是法住法位 ,世间相常住”,都是说明缘起序列的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944156.html
  • “批判佛教”驳议

    rdquo;性而非空间性的缘起,亦即是因果(这是他们不到位的地方:因果在道德制约上有意义,但是在价值发生上是违背缘起论的,我在谈及“因果”的贴子后已有说明)。(二)强调无我...界”还有其他意义。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解释界是“一切法种子义,界是因义,又能持自相是界义,又能持因果性是界义。”[21]《大毗婆沙论》:“种族义是...

    恒清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244503.html
  • 缘起之“此缘性(idappaccayata)”(1)

    缘起”,其次 评论“缘起的相依性”之错误,当以“法住性、法定性”了解此缘性,其次由“缘起法则认识此缘性──缘起”,继之“由因果法透视此缘性──如性、不违如性、不他性”,最后 提出“结言”。 【...乃至“(十二支)缘起法门”属诸佛“正法要”,是究竟实说,并非权宜方便法门。将“原始缘起”归属“第二义门下之方便”,尚须斟酌;共异学外道所说之粗俗因果、业报,才是增田氏所说第二义门下之方便。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945985.html
  •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: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

    。 举要,《中边分别论》所说的识、名色、六处的说明并没有 像《杂阿含》卷第十二所说的那样,以认识论的观点来说明。但可 以说是受部派佛教以来所解释的三世两重因果的影响... 染,这种说法出于《中边分别论》与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六。 《中边分别论》中,虽然没有将其因果关系成三世两重因果,但 却由十二支的顺序来说明其因与果的二种杂染的关系:就是从无明 ...

    叶阿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246277.html
  • 梁武帝诗赋中的“儒佛会通”论

    顾长沙之孝心。是在儒家孝道中引入佛家因果报应;〈净业赋〉云:“皇天无亲,唯与善人。”则以儒家的天命赏善罚恶的思想,融入佛家净修果报之中,又云:“净业之爱果,以不杀而为因。”以不杀生得净果,,用因果...孝思儒家祖神观念证明有神论;又以孝思明净修的缘起,以儒家孝亲之礼接枝净修,并以儒家的神佑善报暗映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教,而且更进一层地以儒家的性欲发挥他的净修思想。这一思想会通见于〈净业赋〉。〈净业赋〉...

    洪顺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446585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(上)

    忏悔精神,与奥古斯丁在《忏悔录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相似的。基督教强调向上帝忏悔,因为上帝是全知、全能、全善的,上帝是人类最早和最后的关怀者。但是,二者的不同也是十分明显。佛教强调自我承担的业力因果,...圣经》,耶稣基督“担当我们的忧患,背负我们的痛苦”,这是十字架的安慰和力量。正如路德所说:十字架“叫你相信基督已经担负了你的罪,为你的罪付了重价,你的罪既然放在基督身上,你就该平安了,你的罪放得正好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446622.html